首页

新闻网

文明网

理论学习

思想教育

文化建设

社科研究

部门动态

图片频道

专题网

校内讲话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建设 > 校内讲话 > 正文
副校长李利英在开放办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隋飞   发布时间:2013-06-18 11:30:19  访问次数: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快推进我校的教育国际化进程
——在河南工业大学开放办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 李利英

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河南工业大学第一次开放办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在我校向高水平大学迈进的战略转型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宗旨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扩大开放、推动发展”。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河南工业大学成立以来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国际化办学对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意义,积极探索推进我校教育国际化的新思路、新举措,以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推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受学校党委委托,现在我围绕学校国际化办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关键词,重点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
历史回顾
河南工业大学在2004年成立伊始,就提出了开放办学的发展战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努力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回顾以往的工作,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增加
河南工业大学成立之初,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相对狭窄,学校层面的国际交流项目只有包括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5个项目。近十年来,学校依托自身的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不断加大与国外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力度,努力搭建各类国际交流平台。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和英国瑞丁大学、班戈大学、阿伯斯维斯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德国赖福斯堡大学、波兰华沙大学、韩国朝鲜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亚洲大学等40多所大学签订了实质性的合作协议,合作项目覆盖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生和教师交流合作。
(二)学生交流规模不断扩大
学校成立之初,虽然与几所国外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但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在校学生的国际交流几乎为零。近年来,学校把学生国际交流作为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开拓学生国际交流渠道、丰富交流模式、落实交流协议。不断发展和完善了双学位项目、学期转学分进修、暑期夏令营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方式。迄今为止,我校共有700名左右在校生赴国外合作大学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交流学习。
(三)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
学校十分重视通过国际交流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在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各种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搭建教师海外进修平台。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教师海外进修的资金投入力度,先后启动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地方合作项目、河南工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海外进修项目、暑期双语课教师英语培训项目、暑期中层干部海外短期培训项目等,同时还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对教师培训的带动作用。近5年来,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学校共派出了200多名教师到国外交流培训、考察访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阔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了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依托于行业优势,我校教师还主动参与到各种国际学术组织中去。目前,卞科副校长担任了ISO食品委员会豆类与谷物分会主席,在国际谷物标准制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国际贸易中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利益。王凤成教授当选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执行主席,极大地提高了我校在国际粮食科技行业的地位和美誉度。我校北美校友会也于2009年成立,校友会联系了海外校友资源,为我校以后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积极寻求与国外知名大学和优势专业合作,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学校与英国的瑞丁大学、威尔士大学分别合作开办了食品科学、生物技术、会计与金融、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5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立了国际学院,项目下学生人数达到4000多人,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2012年,学校和英国阿伯瑞斯特维斯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机构----中英国际学院,目前已合作开设6个专业,在校生有1000多人。
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注重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和吸收。目前,国际学院商科3个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全部由外教承担,外教也承担了工科两个专业的部分课程,国外资源的引进不但使学生在国内接受了多元的高等教育,开阔了视野,而且对提升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产生了显著的辐射作用。随着办学质量的提高,项目的社会认可度逐年提升,报考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第一志愿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录取也从最初的三本录取,到二本线降低20分录取,直到去年录取的学生几乎全在二本录取线以上,有的省份高出二本线 40多分。项目下学生出国学生人数从2005年的7人上升到2012年的105人,2012年有69人考取国外研究生,124人考取国内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五)来华留学生教育初具特色
我校地处河南,又是以工科为特色的学校,双语教学的基础也比较薄弱,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困难较大。为了扩大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学校独辟蹊径,抢抓机遇,依托于我校的特色学科和优势专业,成功获得国家商务部援外培训任务的承办权,是河南省,也是我国粮食行业唯一承担援外培训任务的单位。到目前为止,共承办了12期不同主题的援外培训任务,培训了来自5大洲的300余名发展中国家官员和技术人员。在此项目的带动下,我校的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工作也逐步开展,在食品科学和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开始了留学生本科学历教育。我校的留学生教育成为河南省的一个特色鲜明的涉外教育品牌。
总之,河南工业大学成立以来,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教育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力于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得力于学校行政的高度重视,得力于各职能部门的全力配合,得力于各个学院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关心支持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状分析

经过长期的办学积淀,特别是博士培养项目开始实施,学校事业发展已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处于提升内涵、强化特色,向高水平大学迈进的战略转型期。进一步深化开放办学战略,加快办学国际化进程是实现这一发展转型,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战略举措。虽然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教育国际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刚才张校长从观念认识、学生交流、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几个方面,把我校国际化办学现状与建设高水平大学对国际化水平的要求作了全面比较,可以看出,我们目前的水平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直面现实,不仅要总结取得成绩的经验,更要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客观讲,差距的存在与学校的区位和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根据国家发改委2012年公布的数据,河南省在全国31个省市中对外开放度位居第26位,仅高于西藏、青海等西部边远地区,人均GDP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外部环境上不利于学校的教育国际化。但我们也必须深刻分析我们自身的原因:
第一是认识上还不统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氛围还未形成。 国际化办学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大家认识上高度统一,才能形成推动教育国际化的合力。但目前部分管理干部对国际化办学对提高办学水平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推动国际交流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有的单位觉得国际交流是个别单位的工作,与自己无关;部分学院、教师主动走出去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缺乏将自己的工作置于全球背景和国际同行中去考量的更高要求;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宣传,学生国际交流的氛围尚未形成,绝大部分学生对海外学习对提高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海外交流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第二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不通畅。目前我们的学生交流项目还不能覆盖学校所有的专业,有的合作项目是借助于中介机构,增加了学生的出国成本;教师出国进修的渠道不通畅,除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项目外,学校自身的海外研修项目还非常有限,教师申请国外大学尤其是国外知名大学的途径很少。与国外大学的目前合作主要停留在学生交流层次,实质性的国际科研合作平台还很少。
第三是国际交往的能力有待提升。理解现代大学制度的运行特征、知晓国外大学教学和管理的基本规律、有较为广泛的国际联系的核心管理队伍还没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国际化程度比较低,难以与国际通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限制了学生在不同国家的大学之间的流动;学生和大部分教师的英语能力尤其是英语应用能力比较弱,难以达到出国或进修的语言要求;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和知名教授,教师参与国际科研合作的能力比较弱,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条件难于达到与高水平大学合作的要求。
第四是资金投入不足。建校以来,学校长期负债运行,对引进国外高端人才和优质教学资源投入不足,对鼓励教师出国进修的支持不够。对外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生活设施、教学和实验设备等硬件资源的不足影响着高端引进和来华留学生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第五是机制上的差距。国际交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需要纵向联动,也需要横向配合。由于这项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一套责权分明的高效运行机制目前还没有形成,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索。
同志们,面对目前我校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状况,我们的压力是巨大的;但可喜的是,在学校实施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恰逢教育国际化难得的机遇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中原经济区建设尤其是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建设必将大大改善学校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遍增长使家长和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显著提升;近几年青年教师引进使我们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合作基础能力的核心队伍;学校财务状况的改善为扩大国际交流提供了资金保障;近几年经济衰退使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大学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这些环境的变化都为学校大力推动教育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进一步推动开放办学,提升学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不仅必要,而且及时。加快学校办学的国际化进程,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教育国际化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借力国际化办学助推学校发展,需要全校联动,协调推进。但目前我校还处于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初始阶段,由于历史积淀、现实基础、机制约束、发展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一撅而就。因此,推动学校的教育国际化,既需要高瞻远瞩,提前谋划,又必须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带动,分步实施。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座谈,会议印发了《河南工业大学关于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意见》的讨论稿,这个《意见》对今后几年(2020年以前)的国际化办学工作进行整体谋划,又对近期的重点工作和政策举措做出具体安排。刚才张校长的讲话中已经围绕为什么要国际化办学以及如何推进国际化办学,对《意见》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诠释,下面我围绕《意见》的主要精神,重点就如何具体推进国际化办学这项工作,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具体政策措施做一些解读和分析。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我校国际化办学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目标,以服务学校内涵与质量建设为中心,以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重点,坚持“拓宽渠道、扩大规模、提高层次、突出特色”的工作方针,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健全机制,形成合力,努力促进和全面提升我校教育国际化的整体水平。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20年,学校主要国际化指标达到省内前列、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形成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分布合理、多元和谐的国际化办学新格局。学科建设的国际化特色进一步彰显,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实现留学生类别层次、国别结构和专业分布的多元化。
2、具体目标。
――学科建设。建设3-5个国内知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重点学科,学科集聚国际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龙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人才队伍。教师中具有海外研修三个月以上经历的比例达到30%;在引进国际学术领军人才上实现突破。
――人才培养。研究生海外交流人数达到研究生人数的5%;在校本专科生海外交流人数比例达到学生人数的3%;海外留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达到1%以上。
――科技创新。建设3-5个实质性的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协同创新平台;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年度发表数量达到100篇以上;年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2-3次。
――交流项目。每个学院(中心)与海外高水平大学或同类学校建立1-2个稳定的实质性合作项目;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5个,项目下学生规模稳定在6000人以上。
《意见》在发展目标中既对总体目标进行了宏观的定性描述,又从五个方面明确了学校到2020年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具体目标。在工作的起步阶段,目标定得这么具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有一定的风险,因为这些指标中有些指标是仅靠学校自身的努力就能实现的,但有些指标则依赖于外部的社会环境。尽管如此,在《意见》中还是大胆地对关键指标提出了具体的数字描述。主要是通过明确具体的目标,可以使大家对教育国际化的认识更加直观,对工作的推进有更清晰的路线,也有更实在的抓手。这些指标的制定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学校的现状,二是高水平大学的通行标准和同类高校的水平。这里我就几个主要指标作些解释:
1、教师中三个月以上的海外背景的教师比例达到30%。这也是刚刚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一个目标。目前我校教师中具有3个月以上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只有不到100 人,占所有教师总数的比例为6.6%左右,其中在国外取得硕士学位的只有10人,博士只有23人,海外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部教师总数的2.2%。而根据中国高水平大学一般的标准,教师中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的比例为30%以上。据统计,现在多数985高校教师中,有三个月以上海外经历者已超过教师总数的40%,211高校一般可达到20%左右。这就是说,根据目标,2020年我们的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要高于目前211高校的平均水平,但低于目前985高校的水平。客观讲,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还是有很大的挑战性的。
2、在校本专科生海外交流人数比例达到学生人数的3% 。2012年,我校海外交流学习的学生125人,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到0.6%。按照中国高水平大学一般的标准,本科生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比例要达到5%以上。目前大部分211大学都提出了10%的学生海外交流目标,清华大学的目标是30%,四川大学的目标是20%。考虑到学校的区位特征和现有基础,以及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趋势,这个指标有难度,但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3、来华留学生达到在校生人数的1%。来华留学生比例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国际化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招收留学生的目的不仅是增加学校的办学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学校的多元文化氛围,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目前我校的来华留学生占学生比例仅为0.2%左右,中国高水平大学学生中外国留学生比例要达到3%。目前北京大学的比例为3.07%,南京大学为2.66%,江南大学的来华留学生比例为2%以上,1%是我们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
4、关于科研和学科,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3-5个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重点学科和3-5个实质性的国际协同创新平台,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年度发表数量达到100篇以上;年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2-3次。 这些指标的制定难度较大,争议也较大。和我们的同类高校江南大学相比,应该比较容易找到我们的坐标。江南大学在2008至2011四年间共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或国际研讨会32次,年均8次,目前共有8个国际联合实验室或中心,4个教育部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仅食品学院5年来就接待国外来访教授250余人次,全院师生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或特邀报告200余场次。按照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在学科和科研方面制定几个引领性的目标,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5、交流项目。每个学院(中心)与海外高水平大学或同类学校建立1-2个稳定的实质性合作项目。这是在3-5年之内必须完成的目标,如果学院没有至少一个稳定的实质性的合作项目,根本谈不上国际化办学。
三、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
(一)明确国际化发展战略,营造国际化办学氛围
教育国际化不仅是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更是一种新的办学理念。我校还处于推进国际化进程初始阶段,尽快建立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全校上下,特别是管理层,应该充分认识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对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意义,增强推进国际化进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落实国际化项目为着眼点,牢固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并将国际化内化为师生的精神气质,成为一种主动自觉的追求。各学院、各职能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要善于学习,加强对国际化办学的研究,提高主动与国际接轨的意识,将国际化理念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分步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立体格局,使国际化办学逐步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行动。
学校还将加强与海外校友会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归国海外人才联谊会,充分发挥海外人才、校友和出国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调动更多师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性;组建学生海外学习社团、举办学校国际交流月(周)等活动,进一步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
(二)以促进在校生海外交流为重点,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在校生国际交流不仅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促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学生交流还可以加强合作双方的互相了解,从而带动教师交流和科研合作,因此,大力推动学生的国际交流将是我们推动国际化办学工作的现实出发点,是近几年学校推动国际化办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将:
――积极拓展海外交流平台。从今年开始,学校设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各个学院赴海外大学商谈和签订合作交流协议。争取在3年内,实现海外合作伙伴的全覆盖,每个学院至少与一所海外大学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使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利用的国际交流渠道。
――设立学生海外交流奖学金。学校将多方筹措资金,设立学生海外交流奖学金,鼓励优秀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积极参加各类非学历课程研修项目,拓宽精英培养渠道,发挥交流学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营造学校国际化氛围。
――积极引进社会和政府资金。鼓励各学院引进社会力量资助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对学院引进社会资金资助在校生开展国际交流的,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奖励。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各项资助政策,利用更多的政府资金选派优秀学生公派留学,学校将为各类政府项目按要求提供相应的政策配套。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完善学生交流学籍管理和学分互换办法(解释一下)。进一步改革外语教学,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今年学校将打包引进国外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开展英语教学改革试验。在此改革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引进力度,扩大英语教学改革范围。
(三)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我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教师是学校永恒的办学主体,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强力推进人才的国际化进程。
――实施“2322”工程,构筑立体化的海外人才队伍建设体系:每年派出20名管理人员暑期赴海外进行专题管理培训,每年遴选30名访问学者赴海外进行半年以上的进修,争取每年新进有海外学历背景的教师20名,每年选派200名一线教师赴海外开展专题业务培训或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加大投入,多措并举,加快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提升进程。――在大力加强现有教师“走出去”的同时,学校还将不断加大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以国家“外专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等人才项目为依托,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学科优势比较明显的专业,要把具有海外学习背景作为引进教师的必要条件,其它专业也要逐步扩大有海外学习背景人员的比例;不断探索建立以学科平台为主体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的途径,围绕学校重点建设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开辟渠道,面向全球广揽贤才。
――建立和完善师资队伍参与国际交流的政策机制。根据加快国际化进程的任务和要求,将在岗位设置和聘任考核等方面建立保障机制。
(四)大力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提升我校科研国际化水平
学校将遵循“目标明确,责权分明,对等互利,确保质量”的方针,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学校学术地位的提高,为我校在一些领域跻身国际学术前沿创造条件。具体地,
――设立国际学术会议专项基金,支持各学院(研究中心)举办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支持我校教师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专业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
——鼓励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合作研究,对由邀请单位筹措经费或使用科技项目任务书中国际学术交流预算经费的被邀请人,经学校批准后,免费提供外教公寓(不超过30天)。
――鼓励用学校每年向各部门划拨的学术交流专项经费和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中的国际交流预算经费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
――逐步完善博士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保障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发挥博士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在提升学校科研国际化水平中的作用。
(五)积极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扎实推进中外合作办学
我校作为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院校,将继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认真总结,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稳步扩大办学规模,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在学校国际化办学工作中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为此,学校将
――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大国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加快中外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以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带动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将完善体制机制,建立责权利对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体制,为提高现有项目的办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持续推进和评估中英国际学院在新体制下的运行模式,力争把中英国际学院建设成示范性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将鼓励各学院积极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重点推进与世界200强高校或同类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办学,对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实行向学院利益倾斜的激励政策,调动各学院申报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积极性。
(六)大力发展各类涉外教育,增强我校服务国际社会的竞争能力
学校将按照“扩大规模、提高层次、改善条件、保证质量”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尤其是留学生学历教育,营造国际化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校成为国外留学生留学河南的重要目标高校。为此,学校将:
――拓展渠道,增加投入,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实施“国际教育推介计划”,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教育展,在海外设立招生代理中心,吸引外国学生来我校留学;设立来华留学奖学金,对优秀的学历教育留学生减免学费。
――拓宽办学领域,实施境外办学。根据我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和学科,到国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建立海外教育学院,开展留学生“1+3”、“2+2”或“3+2”模式的合作办学项目。
――逐渐建立和完善以学院为主体的留学生学历教育体系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留学生学费全部用于来华留学工作,主要用于各学院的留学生教育工作;要把教师留学生教学工作量纳入到计划内教学工作量。
――继续做强、做大我国援外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提高质量,凝练特色,把我校援外培训做成全国性的援外培训教育品牌;积极申报成立国家商务部援外人力资源技术培训基地。
――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工作。根据我校自身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情况,加强留学生及外国文教专家教学科研用房和生活用房的建设,提高接纳留学生的能力,改善外国文教专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同志们,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是一项长期任务。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总结过去的经验,理性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好、更快地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让我们振奋精神、群策群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校开放工作的新局面,不断提升我校教育国际化水平,为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