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专题首页

信息快递

贺电贺信

基层动态

先进事迹

党的理论

笃行网首页

信息快递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网 > 党代会 > 信息快递 > 正文
授权发布:河南工业大学第二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责任编辑:隋飞   发布时间:2013-11-18 11:37:27  访问次数:


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
——在中国共产党河南工业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3年11月11日)

戚世钧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河南工业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

中国共产党河南工业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我校全面建设高水平大学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方针,着力深化改革,积极扩大开放,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切实提高发展质量,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拼搏进取,真抓实干,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综合办学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学校正式获得国家粮食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支持;2011年“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及“粮食储运”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准建设,填补了河南高校空白;2012年成功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从而具有了博士人才培养权;省部级以上学科平台总数由9个增至25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由5个增至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由4个增至18个,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领域6个;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规模达到2.85万人,各类继续教育注册人数达到1.8万人,硕士研究生增至1600余人,2013年首批招收博士研究生5人。

人才培养方面,新增“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10项、省级项目27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1项;新增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启动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建立创新培养基地30个;学生在全国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文体比赛中获得奖励170余项,尤其是在全国 “挑战杯”科技竞赛中,总分排名一直保持全国高校前列,捧回全省首座优胜杯;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成效显著,被授予“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保持全省高校前列,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

五年来,新增省级特聘教授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6人,教授增加92人,副教授增加232人;引进和培养博士340多人,专任教师增加37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由18%增至33%;教师队伍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进一步改善,形成了一支业务精湛、创新能力强、结构更趋合理的教师队伍和10个高水平团队。

学校作为第二主持单位联合申报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协同创新计划”,进入国家高端创新体系,并独立主持1项、参与合作3项“河南省协同创新计划”;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主持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94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6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5项;五年科研经费总量从0.94亿元增至3.65亿元;四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730篇,出版学术著作147部,授权专利221项;主持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57项;学报自然科学版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称号,社会科学版影响因子明显提高。

学校先后与国外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签署合作交流协议,派出交流生700多名、培训交流教师400余人次;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国家评估,中英国际学院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教育的学生总数达到6000人;举办国家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13期,培训70多个国家政府官员、技术人员近400人,成为河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成功获批“全国粮食行业(郑州)教育培训基地”,承办各类培训班18期、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学校在河南省大学科技园中的资产增至7500万元。

完成了以图书馆为标志的3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启动实施了新校区景观工程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新进展,后勤保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完成了近40万平方米的师生公寓建设和分配工作,学府花园配套设施更加完善;获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将得到政府支持资金1.7亿元。

我们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目标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和学生助理制;创新方法,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十佳师德标兵”、“十佳学风标兵”及“感动工大人物”等先进人物评选表彰活动;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专题化教学;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实施“文化铸校”工程,学校被授予“河南省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我们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省委巡视组在进行巡视后高度评价领导班子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是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协调、勤政廉政、干事创业的班子;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及培训制度,积极推进轮岗交流和干部海外培训;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创先争优”活动,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获得“河南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和“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年度考核保持省内高校前列,连续四年获得“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荣誉称号。

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的作用,学校民主法治建设、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呈现出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

回顾总结学校五年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我们有许多感受和体会,其中最重要的是: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只有大胆冲破传统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形成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必须坚持强化内涵,特色发展。只有把巩固、强化、发展办学特色放在内涵建设的首位,狠抓质量提升,妥善处理好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才能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必须坚持自加压力,抢抓机遇。只有始终对学校发展的环境、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保持清醒认识,敢为人先、迎难而上,妥善处理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才能不断抓住、用好各种宝贵机遇。

必须坚持依靠师生,凝心聚力。只有坚持充分依靠和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与力量,妥善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

必须坚持围绕中心,加强党建。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妥善处理好党的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才能保证学校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五年,我们同心协力、克难攻坚,出色完成了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既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归功于历届党政领导班子的开拓进取,归功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归功于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的共同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河南工业大学的各级领导,向全校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向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学校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二、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今后五年,是学校创建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学校面临的发展形势,科学审慎地判断学校所处的历史方位,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要求,顺应广大师生的殷切期盼,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奋力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

我们必须看到,高水平大学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世界形势变化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范围内的大合作、大交流不断深化,教育国际化和办学视野全球化的氛围日益浓厚,这为学校拓展办学思路和路径,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勾画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国梦”,做出了“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一系列战略部署。这既为学校指明了使命与方向,又明确了目标与任务,必将形成强大动力,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实施,河南省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 “三大战略”的实施,都使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优越,从行业进步、区域发展中获取的支持力和推动力更加强劲,发展平台更加广阔。

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党和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个中长期规划纲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全面启动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和“2011协同创新计划”,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力争新的突破。

学校事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学校业已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精神特质和人文底蕴,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更为可贵的是,工大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把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的强烈愿望和要求,这正是学校事业进步的不竭能量,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无尽源泉。

机遇从来都伴随着挑战,动力总是来源于压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时代赋予的责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社会各界和全校师生员工的期望相比,学校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压力:

一是推动发展的压力。学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现代大学制度初步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趋于完整。但是,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与高水平大学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学校还没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两院院士,学术大师、领军人才也特别缺乏。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不突出、实力不过硬,新的特色与增长点不明显。因此,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二是参与竞争的压力。竞争靠特色、靠优势、靠实力,学校在这三个方面还很不够,社会竞争力不强,影响不大。在行业和区域发展中,参与度不够、贡献不大、话语权少。在全国粮食行业和超硬材料行业的竞争中,过去那种优势独特的自豪感、优越感日益减弱。在与其他高校的竞争中,也时常不能占住优势和先机,许多和我们实力相当的学校,发展得更快、更好。如果再不加快发展,必然与前面的学校差距拉得更大,甚至会被后面的学校赶超。

三是深化改革的压力。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学校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激发二级单位办学活力;完善目标管理和分配制度,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改进考核评价与监督机制,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等等,都是当前干部和师生要求最紧迫、呼声最强烈的问题。必须大胆突破传统思维及管理模式的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深化改革,通过改革来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深层次的问题。

四是提高待遇的压力。伴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进步,师生共享发展成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但是,近年来,学校在福利待遇方面的水平,还没能和广大教职员工的贡献与希望相吻合,与省内部分兄弟高校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按照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需要我们在提高教职员工待遇上多下功夫,做到福利待遇逐步有提高,工作生活条件年年有改善。

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正视差距。更重要的是坚定信心,善于运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抓住和用好当前重大机遇,努力实现全面建成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

围绕建成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的发展定位是:到2020年,初步建成综合实力省内一流、优势学科国内先进的工业大学;到2030年,基本建成综合实力国内工科大学先进、优势学科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工业大学。

围绕建成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总体工作思路是:紧扣一条主线,致力四项突破,实施两大战略,推进六项建设

紧扣一条主线就是紧紧抓住内涵建设这条主线不放松,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致力四项突破就是努力实现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培育到2020年全面突破的目标不动摇,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实施两大战略就是坚持实施改革驱动和开放带动这两大战略不改变,集聚发展动力,激发办学活力,推动学校实现新跨越。

推进六项建设就是统筹推进学科建设、人才队伍、育人质量、科技创新、大学文化、办学条件等六项建设不懈怠,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

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是:

落实“三重一院”工程。集全校之力,聚全校之智,努力创造条件,力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培育工程获得其中两项突破。

学科建设方面。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达到一级博士点授予条件,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全国排名前移3-5位;新增省级一级重点学科4个以上;新增省部级以上学科平台10个以上,实现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突破。

人才队伍方面。培养和引进省级以上的领军人才20名左右,实现国家级人才及中原学者的突破;选拔、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50名左右;选拔培育有明显学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业务骨干200名左右;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45%以上。

人才培养方面。10个以上专业的排名进入全国前20%;新增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新增国家质量工程项目20项以上;国家级教学名师实现突破;稳定本科生规模,研究生规模达到2500人以上,其中博士研究生达到30人以上;本科生考研率和研究生考博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大学生科技创新成绩保持全国先进、省内领先地位。

科学研究方面。新增主持“河南省协同创新计划”建设项目3个以上;新增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0个以上,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现突破;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0%以上,高水平论文、著作、授权发明专利年均增长15%以上;年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0项以上;新增国家级科研奖励3项以上,新增省部级一等奖6项以上。

社会服务方面。与行业龙头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地方政府进行深入合作,新增战略合作单位50家;大中型工程服务项目年均增长15%以上;科技服务收益年均增长25%以上;非学历教育收益年均增长20%以上。

国际化办学方面。教师中具有海外研修经历的比例达到30%;新增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以上;在校生海外交流人数比例达到3%;海外留学生比例达到1%;建成3个以上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协同创新平台。

大学文化方面。省级文明单位建设取得新成效,努力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文化设施建设年均投入1000万元以上,建成学校标识系统、文化景观群;初步建成粮食博物馆;学校文化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基本建设方面。规划新建各类校舍15万平方米以上;图书、期刊等信息资源年均增长20%以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总值1.5亿元;新增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200TB以上。

收入待遇方面。实现学校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学校自主创收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教职工人均收入年增长率达到10%。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措施

未来五年,要实现以上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重点突破为引领,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抓手,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奋力开创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

(一)致力重点突破,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实现“三重一院”工程的重点突破,对创建高水平大学具有统筹全局、引领示范的重要作用,是彰显学校特色与实力的核心标志,也是应对挑战、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以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集中力量,加快建设,努力提前有所突破。

加快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培育工程建设进程。按照“人无我有,突出特色”的建设理念,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新兴产业发展领域进一步凝炼方向,明确建设任务和时间进度,修订完善培育实施方案;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权明晰、奖惩分明”的工作体制,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打破部门和学院界限,整合资源,汇聚团队,形成培育合力;完善配套措施,在人才引进、职称评聘、资金安排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和倾斜;制订“培育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提高建设成效。

制订院士培育工程实施方案,遴选3-5名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育和若干优秀人才进行后备培育,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培育梯队;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培育对象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以培育对象为核心,组建学术团队,整合科研平台,努力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健全考核和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培育对象成长的政策环境。

(二)坚持改革驱动,集聚内涵发展动力

改革创新是提高办学质量的根本出路,也是推动建设高水平大学向前迈进的动力之源。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动综合改革,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弊端,建立富有活力、权责分明、质量导向、发展共享的现代大学制度,全面激发学校内生动力。

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治理结构;建立校院两级教授委员会制度,实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同运行机制,确立学术权力在学术管理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创新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学校统筹划拨、学院自主使用”的财务管理改革,推进管理重心下移,不断扩大学院的人、财、物、事权,充分激发学院办学动力和活力;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和鼓励学院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继续推进二级单位目标管理改革,实施年度目标管理和干部任期目标管理相结合的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学院办学效益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突出绩效、优劳优酬”的收入分配制度;打破以人事编制为纽带的传统管理模式,引入外部竞争机制,促进人员的择优聘用与合理流动,实行开放、动态的人事管理模式。

(三)坚持开放带动,增添内涵发展活力

开放办学是推动建设高水平大学向前迈进的活力之源。我们必须以更广阔的胸怀和视野,推动开放发展,着力构建对内对外全方位的大开放格局,带动教学、科研、学科、人才队伍等建设提高质量,提升水平。

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走向世界”的思路,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区域重大战略的规划和实施,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力推进校政、校校、校企、校研有效协同,不断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打造若干具有培育、示范和辐射功能的重要服务基地;加强全国粮食行业(郑州)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做强做大高端人才进修和培训项目;创新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办学质量;积极探索成立河南工业大学合作发展委员会。

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通过派出培训、进修、引进等措施,构筑立体化的海外人才队伍建设体系;鼓励、资助在校生参加各类非学历海外交流项目,不断提高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生的比例;积极扩大留学生规模;加快中外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与创新,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发展领域,大力推进国际间的高水平协同创新;做实、做好援外培训项目,积极申报国家援外培训基地。

(四)坚持整体联动,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坚持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着力做精特色学科、做强优势学科、做好新兴学科、做实交叉学科,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实施“特色学科群建设计划”,按照有利于学科交叉、队伍整合、资源共享的原则,着力探索促进学科群建设的体制机制,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国际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科群;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动态调整优势特色学科设置,调动各学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集中力量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形成学科高峰,引领和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基础学科要加强与特色优势学科的紧密结合,形成基础学科对特色优势学科的有力支撑,建设好一批省部级学科平台;新兴学科要对接地方和行业重大需求,加大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特色和优势,培育新的增长点;人文社科等学科要扩大与政府的合作,增强特色研究、应用对策和文化研究,努力建设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人文社科学科群。

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教师职称评聘机制,坚持质量导向,实施评聘分离、低职高聘、破格晋升制度,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探索实施新进教师职称晋升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人才引进绩效;探索建立人才分类管理机制,制订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三类人才的考核激励办法。

扎实推进“2529人才工程”,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抢抓国家、地方实施高层次人才计划的重要机遇,培养和引进一批在国内乃至世界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带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跃上新台阶;实施“学科带头人计划”,培养、引进一批支撑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实施“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推进青年后备拔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优化师资队伍学历学缘结构。努力构建高端、中坚和后备等各层次人才相互衔接、科学合理的人才体系。

全面推进育人质量建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完善本科生导师制,深化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专业设置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等的改革创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构建契合学生和社会需求多元化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能力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努力产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创新机制和培养模式,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实施新一轮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健全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培养体系;完善硕士研究生的双导师负责制;全力推进“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落实“三元制”培养模式,高质量完成博士研究生培养任务。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科技创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改革科研评价办法,逐步建立以科研成果创造性、实用性以及对人才培养贡献度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切实增强科研工作的经济社会效益。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紧紧围绕申报国家自然和社科基金课题、国家和省部级重大专项,争取高级别项目有明显增加;紧密围绕行业和河南省实施“三大战略”建设需求,建设一批国家和省部级协同创新平台;坚持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基层政府和事业单位,加强应用技术开发和政策咨询研究;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加强科研规划和项目管理,产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切实提高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学术期刊质量,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持续推进大学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科学制订并有效实施大学文化建设专项规划,提升文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工大精神等精神文化的凝练,充分发挥学校精神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与学校精神文化相匹配的文化景观、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和品牌形象建设,凸显工大特色,全面提升学校物质文化的功能和品位。

坚持抓教风、促学风、正校风,营造浓郁学术氛围,丰富文化育人内涵;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与学校办学理念相结合、富有个性、生动活泼的行为文化;不断推进与建设高水平大学目标相适应的大学制度建设,营造“严格规范、服务高效”的制度文化氛围。

系统推进办学条件建设。统筹谋划好多校区办学的战略布局,拓展办学空间,盘活校区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科学规划,分步推进基础实验实训中心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数字资源,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加强校园景观工程建设,把学校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品位高雅”的生态化、智慧化校园。

在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更多资金投入的同时,通过社会服务、发展校园产业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现学校财力持续稳定增长;加强财务、审计和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实验室资源整合和建设力度,推进开放和共享;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力度,逐年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水平,保障学府花园、学府嘉园、学府欣园配套完善、服务完善,努力使其成为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幸福家园,使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健身、医疗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积极推进后勤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节水节能制度措施,加快节约型校园建设;健全校友工作的长效机制,筹备成立河南工业大学发展基金会。

四、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为创建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保证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创建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保证。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建设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高水平大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事关学校发展方向的问题始终是高校面临的根本问题,也是党赋予高校的神圣责任。

按照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建设,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高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

按照“党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的要求,切实加强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努力保障学院事业科学发展。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切实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不断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紧紧抓住师德建设这个基础,尤其要重点抓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按照“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的要求,继续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尤其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二)着力推进改革创新

形势的发展、事业的进步、师生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新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活力。

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和“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的干部选任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中层干部校内外交流培养力度,不断拓宽渠道,创新内容方式,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制度,有计划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扎实推进在教学系室和学生班级建立党支部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选好配强支部班子,尤其是选好配强支部书记。继续推进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努力培育一批新的党建活动品牌。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进一步完善党校三级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创先争优”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切实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构建有效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师生关心的事情入手,将思想教育渗透到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之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的合力作用。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建设,扎实开展理论研究,努力提升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宗旨的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

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下大功夫改进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作风,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以优良党风带政风、转作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把“相信师生、依靠师生、服务师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师生员工办学的主体地位。坚持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与师生多沟通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加强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廉政宣传教育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教代会、团代会和学代会,充分汇聚师生智慧。加强并改善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其联系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

进一步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资助力度,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深入开展文明、平安、幸福校园创建活动,弘扬正气,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加强统战工作,努力做好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留学归国人员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落实离退休政策,积极创造条件,使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幸福安康。

各位代表、同志们:未来的五年,任重而道远,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阶段,全校广大党员和干部师生要紧密团结起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力争先,不断创造新优势、开拓新局面、实现新突破,为把我校早日建成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0